正視粉塵的危害
什么是粉塵?粉塵(dust)是指粒徑都小于75μm,懸浮在空氣中的,呈細粉狀態的固體物質均稱為粉塵。能燃燒和爆炸的粉塵叫做可燃粉塵;浮在空氣中的粉塵叫懸浮粉塵;沉降在固體壁面上的粉塵叫沉積粉塵。
爆炸是如何產生的?原來是由于懸浮在空氣中的可燃粉塵燃燒而形成的高氣壓所造成的。粉塵是固體物質的微小顆粒。它的表面積與相同重量的塊狀物質比較要大得多,故更容易著火。如果它懸浮在空氣中,并達到一定的濃度,便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星,就可能引起迅速燃燒爆炸。爆炸時,氣壓上升速率越高,其爆炸率也就越大。而粉塵的燃燒率又是與粉塵粒子的大小、易燃性和燃燒時所釋放出的熱量以及粉塵在空氣中的濃度等因素有關。簡單的講就是分散的微小顆粒,在一定程度上比塊狀同等的可燃物更具有助燃的特性。粉塵的爆炸也屬于氣相爆炸。同時爆炸會容易形成連鎖反應,**次爆炸,揚起粉塵濃度提高,**劇爆。甚至三次,四次………所以當粉塵爆炸起來破壞力也是非常巨大。
就是這一顆粒徑只有75μm的固體懸浮粉塵,一聲巨響“嘣!”但卻帶來的后果是如此令人悲痛!8月2日是“七夕”——“中國的情人節”,但是,有75個生命跟他們的親人永別了——7時35分許,昆山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因粉塵爆炸引發的**生產責任事故。現場44人在現場死亡、25人因搶救無效死亡,截至今日,已有75人不幸遇難,近190余名傷者正在醫院進行救治。但愿這個悲痛的數字不要再增加,這樣的數字太讓人震驚。爆炸現場所見之處真是慘目忍睹。車間中部位置外墻損傷嚴重,爆出兩個大洞,外墻部分被爆炸引起的煙火熏黑。車間所有玻璃碎裂,部分墻體只剩下鋼筋結構。在車間門口,到處散落著衣服、鞋子、血跡,一片狼藉,到處都是傷亡的慘象。爆炸的車間有一處圍墻坍塌,爆炸沖擊波把重型設備炸出了車間外墻。爆炸車間對面的車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中心50米左右的地面都是碎玻璃。可見爆炸的威力不同尋常巨大。經初步調查,是金屬粉塵的爆炸,主要有鋁鎂粉塵。因為該廠是做鋁合金表面處理的,對金屬表面進行電鍍銅鎳鉻加工,主要為汽車輪轂拋光,其本身就是制造大量粉塵的。當整個廠房彌漫著的大量粉塵,這就猶如一個顆時時刻刻懸著的隱形“炸彈”。但也就是這一粒粒小小的粉塵,看來在廠方眼里真被忽視成了一顆“小粉塵 ”。在沒有及時準確的檢測預警設備和有效的除塵措施下,只有當它爆炸時,它才真正的顯形了。所以當你忽視這些粉塵的存在,而不使用真正的科技手段來監測它、將它可視化時,將那么它將也無視你的**存在。所以這是一場重大的責任事故。
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總是在一場悲劇之后,才開始恐懼、反思、警覺的過程。在事故后我也除了指責那些瀆職無能的應該被繩之以法的罪人,可是我們什么也做不了,因為生命已經逝去。很多的悲劇故事一再重演,就是因為出了事所有的錯誤才是“真錯誤!”,出了事所有危險才會馬上會被真正看見,這是人們的一貫思維模式。有時候我們評論到這樣的人太無能、太愚蠢,怎么就沒有意識這樣做的危險呢。其實如果危險就在你身邊,它是不會在乎到你有沒有意識到的,只要達到它的危險極限它就會不約而至的爆發。更何況人的思維是靈活的,總是容易憑直覺感知。而科學它是講究的是真正的理論。與其說是人禍,還不如說是人的不可靠。于是在昆山爆炸之后,國內的又刮起了一股整頓檢查粉塵之風。可見國內還有很多家其他企業對對粉塵的監測還是處于一個“無視”的狀態。是人的認知上的“無視”,更是技術上的“無視”。誰都認為這樣的“重錘”的怎么就會落到自己頭上呢,總覺得是不大可能。如果不是這樣粉塵的爆炸,那是不是這樣的警覺還是在很多企業眼里還是會覺得多此一舉。可是危險往往就來至于這樣的疏忽。也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居然是有名的美國通用汽車的長期供應商,并且公司通過了相關的ISO和美國的OEM認證。事后美國通用也極力撇清關系。可想而知這樣一家能做大的公司處于一個**監測很落后的一個情況,更不用說的其他還有很多企業了。可能很多人確實也知道粉塵有爆炸的危險,但是就是沒有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還是讓它不幸的爆炸了,也確實是人主觀**意識上的問題。我們說就算工廠的除塵設備不理想,不能解決粉塵問題,假如我們要是有一個準確的粉塵監測設備,不依靠人的主觀判斷,把粉塵爆炸極限設置上去,一旦監測到即將達到爆炸濃度范圍的粉塵含量,產生高報警,通過科技的方式告訴人們危險已在附近,可以撤離,或者注意開始要警戒了不能有火源,停止施工等。就算工廠領導瀆職讓工人冒險,但是工人們為了自己的安危也有一個證據可以據理力爭時,也許所有的結局都不會是這樣了。因為車間里面沒有粉塵相關的監測預警設備。渾然不知道的處在一個危險壞境中。而且企業憑主觀認為這樣**。在這樣的狀況下,有那么一個真正的可靠的監測設備,那都是一根“救命稻草”。所以不要以純粹人的主觀意識去判斷危險與否;更何況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經營者是敢以身試水瞞天過海的。中榮的爆炸就是如此。因此有那么多可能的話,是不是完全就不一樣的結局呢?可是再多的假如也是只是事后一種假象的寬慰而已,猶如亡羊補牢。
與其說假如,還不如一開始就做到這個,做到了那個。防塵!除塵!不應該只是一個意識上的問題,必須跟工廠開始建設一定要打地基一樣,不能隨主觀。 現代產生粉塵的工業里面應該是一個集粉塵監測,除塵通風,消防,防爆,緊急疏散通道等作為基本配置的標準化建廠。在工作車間使用設備檢測粉塵濃度,檢測出工作壞境的可吸入粉塵量,通過連鎖加大除塵設備功率,提高除塵效率,同時改變通風量,保證粉塵的濃度的稀釋。在可燃粉塵車間里面,檢測除塵設備工作效率,實時檢測車間粉塵濃度,在高濃度的情況與消防連鎖,杜絕火源;同時加大除塵設備功率,加倍除塵,必要的是可以撤離。在這樣的一個模式下就對粉塵這個沉默的“老虎”加以監測管控。再也不用在悲劇后就一陣的來一次提心吊膽的排出。做到真正的防范于未然。粉塵監測是*基本的**保障,
1921年美國芝加哥一臺大型谷類提升機發生粉塵爆炸,其爆炸力將40座每座約裝30萬噸糧食的倉室,從底座掀起,并移動了152.4毫米,結果6死1傷,經濟損失達400萬美元。1942年我國本溪煤礦曾發生世界上*大的煤塵爆炸,死亡1549人,重傷246人。1987年3月15日凌晨,我國哈爾濱亞麻紡織廠聯合廠梳麻、前紡、準備3個車間,突然發生強大的粉塵爆炸并引起大火,使103萬平方米廠房、189(套)設備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直接經濟損失881.9萬元。事故中死亡58人,重傷數人,輕傷112人。這一個個血的教訓。可以說是人的疏忽 更多的還是防范技術不到位。
所以企業要正視粉塵的危害,但還是要通過科技的幫助,使用科技來實現介質可視化,工業自動化。